学校

学校文化

当前位置:  首页  >>  学校  >>  学校文化  >>  正文
学校楼宇及景观命名
本信息由 王懿 于 2020-12-02 发布 共次访问

A楼——行健楼

释义:语出周文王姬昌《周易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作为体育馆与食堂相结合的楼宇,楼名字面意思的行和健寓意行动与康健,符合楼宇功能定位的同时也寄托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希望。

B楼——行知楼

释义:“行”意即,实践;“知”:意即,知识。“行知”一词语出明代最著名思想家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:“只说一个知,已自有行在;只说一个行,已自有知在。”这就是历史著名的“知行合一”思想。“知行合一”的意思:懂得道理是重要的,但实际运用更重要!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,必须有符合实际、脚踏实地的方法。

C楼——博爱楼

释义:出自《说苑·君道》上的“人君之道,清净无为,务在博爱”。 博爱是老师爱学生、爱教育事业,是学生爱学习、爱学校。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劳动、爱科学、爱社会主义是《宪法》对公民的要求,是公德,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。爱是奉献,要战胜自私、也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,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,不向环境透支,不向后代举债,面向未来,这是教育的内容,也是教育的目标。

D楼——博学楼

释义: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且博学楼名称由来已久,1994、1995年南环扩建时的教学综合楼即被命名为博学楼,将博古通今的好学之志继续发扬。

E楼——博文楼

释义: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。”期望学生博文达理,勤学向上,与“博学”、“博雅”呼应,符合教学楼的功能定位。

F楼——博雅楼

释义:语出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雅多通,称为任职相。”谓学识渊博,品行端正,学与德全面发展,是对学生的美好寄愿。

G楼——博识楼

释义:出自《子华子·晏子》:“昔先大夫随武子之在位也,明睿以博识,晋国之隽老也。”《南史·裴松之传》:“时人服其博识。” 宋代岳珂 《愧郯录· 先庙后郊》:“折衷古今,以俟博识。” “博识”乃见识广博之意,为古今学者孜孜以求之目标。 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广泛吸纳前人的经验,不断扩大学术视野,做见识广博的人。

桥:冠桥

释义:取“冠”字寓意有二,一是学校历史曾经培养出过状元,状元即为第一,“冠”谓超出众人,居于首位,冠桥即状元桥,将学校的历史底蕴暗含其中,雅而不白。

二是此桥位于校园道路与教学楼之间,是连接生活与知识的桥梁,寓意学生由此走进知识殿堂,朝着出众、优秀的目标迈进。与石刻“与时迁移、应物变化、立俗施事、无所不宜”呼应,寄托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冀。

 

园1(东):趣园

释义:1997年2月学校曾改造花圃,并命名为“趣园”、“丰园”。园内楼榭环抱、假山玲珑、绿植葱郁,辅以石凳休憩,是休闲佳处,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校园一景,取“趣园”为名,即秉承学校历史,又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趣的含义。

 

园2(中):智园

释义:《释名》智,知也。无所不知也。《孟子》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知而有所合谓之智。孔子把“智”与“仁”、“勇”两个道德规范并举,定位为君子之道,即所谓“知(智)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 ,孟子第一次以“仁义礼智”四德并提。到了汉代,儒家“五常”(仁义礼智信)确立,“智”位列其中。字从知从日,知亦声。“知”义为“说的准”、“一语中的”。“日”指“日子”、“每天”。“知”与“日”联合起来表示“每天都能一语中的”。寓意学生一生聪慧,做智慧之人。

 

园3(西):丰园

释义:园内种植芭蕉、山茶、紫薇、榉树等,摆放鼓状石凳、石桌,营造校园书香氛围,榉树的榉与举人的举同音,寓意学生有好的发展,以“丰园”为名,师生既可在此丰富知识,丰盈自我,又是寓意承载学校桃李天下的丰硕成果。

 

向智之门

释义:在传授智慧的校园里,充满对知识的渴望,寓意着一种对智慧的向往,是一种通向智慧、走向精神家园的象征,穿门而过,别有洞天,是文人气质的延展与体悟。

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版权申明
Copyright @ 1984-2022 sznhzx.suzho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2899号-2
地址:苏州市南环新村内

总访问量: